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不断增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亮眼
“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企业创新活力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呈现出‘向稳、向新、向优’的特点,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国新办7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当前,虽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但我国各项支持政策正在持续发力,各项改革举措加快推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其中,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高端产业不断发展。上半年,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工业的35.5%,较去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数据显示,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7%,基本保持稳定。
在此基础上,我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绩单也非常亮眼,国家层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也在持续下降。各行各业也都交出了绿色成绩单。例如,装备制造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行动,印发绿色航空和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纲要。纺织服装行业绿色升级改造和数字化能碳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行业平均碳排放强度降幅超过14%,行业节能降碳力度持续加大。传统产业中加快氢能应用,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把清洁低碳氢应用作为重点,加快推动实现规模化突破。
产融合作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的重要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人民银行等部门加强政策协同,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今年上半年,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出了绿色工厂贷、工信数转贷等产品,累计支持企业融资超过1500亿元。
“当前,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新动能持续培育。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基础、提升质量、培育动能、优化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在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方面,推进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夯实绿色化发展基础。”谢少锋表示。
深挖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潜力
传统产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底色”成为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强调要推进传统产业的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积极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
为落实《行动方案》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把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作为首要任务,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4个重点行业,从原料、用能、工艺、产品4个方面发力,深挖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潜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扩绿增效”。
“在扩大绿色原料使用方面,重点是提高废钢铁、废铜、废铝等再生资源在原料中的比重。力争到2027年,将比重分别提高到22%、30%、25%。使用再生资源作为原料,相比原生矿产资源,具有显著的节能降碳优势。比如,废铝再生能耗仅为原生铝生产的5%—8%,温室气体排放仅为原生铝的5%左右。”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说。
除此之外,加快传统产业具有革新性工艺的攻关,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瓶颈是扩大绿色工艺应用方面的重点。例如,钢铁绿氢冶金、近零碳排放电炉流程炼钢工艺,电解铝无炭阳极技术,石化化工行业智能连续化微反应、绿色合成技术,建材大型窑炉氢能煅烧、电能煅烧工艺等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把为经济社会各领域提供绿色低碳效果明显的新材料、新产品作为扩大绿色产品供给方面的重点,包括在建材行业推广节能玻璃、新型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在石化化工行业推广水性涂料、油墨、胶粘剂等。
推动有色金属工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有色金属战略价值突出、应用领域广泛,是提升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材料。今年以来,工信部联合多部门陆续印发了铜、铝、黄金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文件,推动有色金属工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工业平均增加值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十种常用的有色金属产量4031.9万吨,同比增长2.9%;1—5月,有色金属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9%、16.9%。
“有色金属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一方面是高端材料不断突破。超薄钛材、部分高纯靶材等高端材料取得突破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对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另一方面,有色金属产业的绿色低碳水平也在大幅提升。”陶青表示。
当前,我国金属行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较2020年底分别提高了20%、10%。已经培育了9家卓越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而在行业的绿色发展方面,国际先进的500千安培以上铝电解槽产能占比超过40%,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较世界平均水平低700千瓦时,95%以上的铜、铅、锌冶炼产能也采用了绿色低碳生产工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落实铜、铝、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新一轮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在促转型方面,鼓励有色金属新材料、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创新,建设一批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培育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标杆工厂和标杆企业,部署建设有色金属行业大模型,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陶青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网